您好,欢迎访问贵溪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

用户登录 注册
管理员登录

服务热线

17807011070

扫码立即沟通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策法规

>

市级法规

>

正文

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农村居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信江新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20〕20号),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不利影响,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健全农民持续增收体制机制工作,促进我市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现提出我市促进农村居民稳定持续增收的实施意见。

一、着力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一)抓好转移就业促增收。健全农民工输出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落实好外出务工交通补贴政策,帮助农村劳动力安全返岗复工。加强与本地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精准对接,及时提供动态岗位信息,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本地转移就业。深入挖掘农村内部就业潜力,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社会化服务,推动技术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梯度转移下沉,增加农村内部就业岗位。(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市农粮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市扶贫办,各区(市)人民政府负责〔以下各项均需各区(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单独列出〕)

(二)抓好返乡创业促增收。健全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返乡创业辅导机制,加大返乡入乡人员创业扶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返乡入乡人员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支持政策落实到位,积极支持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农粮局、市商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抓好公益性岗位就业促增收。按照《鹰潭市就业补助资金公益性岗位聘任管理办法》规定,积极开发乡村水管员、护路员、生态护林员、农田管护员、环卫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推进自主就业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利用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市人社局、市扶贫办、市林业局,市水利局、市农粮局、市公路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抓好保障服务促增收加强农村劳动力创业服务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创业就业技能。健全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坚决打击和严惩恶意欠薪等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市人社局负责)

二、着力增加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

(五)抓好粮食生产促增收。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确保2020年度建设7.11万亩高标准农田,落实建后管护机制。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80万亩、粮食总产达74万吨以上,确保早稻播种面积达到76.3万亩。(市农粮局负责)

(六)抓好生猪复养促增收。落实好推进生猪复产增养政策措施,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推进精气神·京东AI项目和新希望生猪养殖项目建设,推动生猪复产增养行动,实现全年生猪出栏80万头,年末能繁母猪存栏5.5万头,生猪存栏63万头。(市农粮局负责)

(七)抓好结构调整促增收。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优质稻、水产综合种养、果业、蔬菜、茶叶、食用菌、草地畜禽、油茶等优质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力争新建(扩建)稻渔综合种养面积9000亩,新建水果基地2000亩,建设集中连片50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面积8000亩。(市农粮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抓好产业融合促增收。建立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强镇、特色农业产业强村建设,力争新增3个以上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10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推进绿色食品产业链建设,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下沉”扶贫车间、农村家庭手工业。鼓励引导乡村+文化和旅游、科普教育、健康养生、商贸服务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民宿、研学康养、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村消费扩容升级,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农粮局、市扶贫办、市文广新旅局、市教育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抓好产销对接促增收。运用好赣农宝电商平台,积极与融e购、京东、抖音等知名电商合作,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各类展示展销会、对接会,组织举办好农民丰收节相关活动,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全域试行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个数20个,农产品地理性标志认证实现零突破。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区域公共品牌。畅通农资流通渠道,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千方百计稳定农业生产投入品价格。(市商务局、市农粮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抓好经营主体促增收。适时出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健全农民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发展机制,加大现代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40家、家庭农场30家,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加快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效衔接的联农带农机制,支持农户通过订单农业、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民发展成效。(市农粮局、市林业局、市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抓好产业扶贫促增收。持续扎实推进扶贫产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以超常规的力度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果业、蔬菜、中药材等特色扶贫主导产业的发展。依托主导产业,持续延伸产业链,完善好从产地到餐桌多元化、体系化的产品供应。尽可能的将农业产业链全链条更多地留在农村,切实提高贫困户、农户就地就近就业机会。同时补齐扶贫产业带贫益贫机制短板,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提升产业扶贫及“产业下沉”扶贫车间质量成效,确保农村贫困人员收入不降低,为全市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支撑。(市农粮局、市扶贫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抓好科技服务促增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力争培训高素质农民1000人次,认定农村实用人才2000名、选拔30名农村创新创业拔尖人才。大力推广高质高效、生态循环的新型种养模式,强化产业发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积极实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水产健康养殖、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机械化耕种收、秸秆还田、林下经济作物高效种养等技术,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农林业增产增效。(市农粮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着力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

(十三)抓好产权改革促增收。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认、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健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体制机制,做好林权登记工作,推动完善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林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力争2020年底农村集体股权证书到户率达到60%,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组建及赋码登记发证工作。(市农粮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林业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四)抓好集体经济促增收。采取资产股份型、联合开发型、生产服务型、资源整合型等模式,大力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2020年底,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培育一批集体经济强村,让农民获得集体收益分红。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产能指标统筹调剂,其交易收益主要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脱贫攻坚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市农粮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抓好土地盘活促增收。严格执行征地制度,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闲置宅基地及闲置农房的盘活利用,采取出租、入股等稳妥形式,盘活各类农村生产要素,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益。(市自然资源局、市农粮局、市住建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行政审批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抓好土地流转促增收积极推进农村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鼓励先流转再建设,在已流转耕地、流转积极性高的地方建设高标准农田。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型经营主体“先建后补”,规范有序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和引导农村集体成员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形式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提倡整村整组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市农粮局负责)

四、着力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性收入

(十抓好补贴落实促增收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最低收购价粮食质价标准等政策执行到位,确保粮食“有仓收粮”“有序收粮”“应收尽收”,切实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及时足额发放省级重点公益林补贴、天然林禁伐补助、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稻谷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各种惠农补贴,全面落实农业支持政策体系、农业设施用地政策。(市财政局、市农粮局、市林业局、市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抓好金融保险促增收。组建市农投控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城乡融合助农信贷通”,进一步拓宽“三农”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机制,不断扩大信贷规模。切实抓好农产品价格保险试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等保险业务创新,扩展保险覆盖面,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健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体制机制,完善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权能。依托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健全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体系。(市财政局、市金融办、市农粮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鹰潭银保监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抓好兜底保障促增收健全城乡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综合考虑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物价变动、市场劳动力价格变化、财力状况、社会保险基金运行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农村困难残疾人补贴、城乡居民养老金等标准,提高农村居民保障水平。(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抓好措施落实促增收。各地要建立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会商协调机制,及时研判形势,找准问题症结,一乡一策,精准施策,确保我市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市政府将把各地农民增收情况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增加考核权重,对工作推进不力的,进行约谈和通报。市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及时通报交流情况,协调解决问题,研究提出建议,汇聚促进农村居民稳定增收的强大合力。(市农粮局、市发改委、国家统计局鹰潭调查队、市统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